秦德威先公后私,朝见完了天子,然后才回到家里,此时天色都黑但家上上下下、妻妾儿女,部都在等候着秦老爷的回

由于父母都不在家里,所以回来后的秦德威就免去了拜见长辈环节,只是先去了祠堂告祭一

然后当晚秦府大开宴席,过了一个团圆除了长子,其余五个子女都在这

秦家下一代儿女加起来已经有六个人,都很健康,以时人眼光来看,堪称多福之人

秦德威不像上辈子那样抗拒生育,反正养得起,也不用自己操长子秦国祚,如果不肯奋斗未来只能当寄禄挂名的锦衣卫指挥使,顾氏所生,生于嘉靖十四年,今年八

次子秦国泰,如果不肯奋斗未来只能当寄禄挂名的锦衣卫指挥同知,顾氏所生,生于嘉靖十六年,今年六

长女秦大姐儿,如果不肯奋斗大概率要嫁给徐妙璟家的傻儿子,王氏所生,生于嘉靖十六年,今年六

三子秦国忠,如果不肯奋斗未来只能当寄禄挂名的锦衣卫指挥同知,王氏所生,生于嘉靖十九年,今年三

次女秦二姐儿,如果不肯奋斗将来大概率要有个正二品以上的公公,顾氏所生,生于嘉靖十九年,今年三

四子兼嫡长子秦国恒,人生已经一眼望到头,奋不奋斗都是未来的丰州伯,正房徐氏所生,生于嘉靖二十年,今年二

其实还有第七个,正在李娘子的肚子里,不知男女,预产期是明年开

看着儿女环膝的热闹景象,秦中堂突然感觉自己终于失去少年感到了次日,正式的任命诏书颁布出来,送到了秦

秦中堂因为出镇浙江的功绩,勋位官阶变成了「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丰州伯

秦家正房徐妙璇可能是家最关注秦德威勋位的人,因为自己儿子继承权在这摆着,秦中堂勋位与儿子将来的政治待遇息息相

徐妙璇扫了一眼诏书后,疑惑的说:「好像与从前也没什么变化?也没变成侯爵?」

秦德威指了指说:「仔细看,多了上柱国三个字!」

徐妙璇还是挺疑惑不解的,「我大明有上柱国这种勋阶?」

秦德威叹道:「以前没有,从现在开始有」

在原本历史上,是夏言不知道怎么回事,可能是在礼仪问题上帮嘉靖皇帝解决了难题,弄了个上柱国,特别名不副

但在本时空,这第一个上柱国落到了秦中堂头可能是因为封无可封了,就加个上柱国意思意思,表示封赏过

不得不说,老朱家对文臣的封赏挺抠门

诏书上当然不只是勋阶的变化,还有官职和差遣的变

秦中堂目前官场身份变成了「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,兵部尚书管部务兼军机处领班,协理夷务大臣,工部尚书提督军器局,特赐出入东华门

称依旧是那么长,但最核心的变化有两第一原来的实职是正三品,现在实职成了正二品;第二就是加了太子太保,成为了具有宫保衔的官

不过徐妙璇对这些官职和差遣兴趣已经不大了,因为官职和差遣是儿子无法继承

拿到诏书后,秦中堂就出门上任去了,但在去衙署之前,先去了趟原兵部尚书王廷相家

这半年来王廷相死皮赖脸的不肯辞官,耗到最后等来秦德威接替,终于算是得偿所愿

正常情况下,辞官的大佬都会返回老家,没有逗留京师的风但王廷相身体状况不好,启程日子一拖再拖,所以这会儿人还在京师滞留,当然

也不排除是专门为了等秦德威回

看着卧床不起的、枯瘦了很多的王廷相,秦中堂唏嘘不已,心情很复杂,很多前尘旧事不停涌上心

毕竟王廷相是他穿越后,接触到的第一个「大佬」,自己抄袭的第一首诗也是写给王廷相看的,不知不觉十多年就过去

王廷相挣扎着半卧半坐,对秦德威说:「无论任何时候,也别忘了你的身份」

秦德威郑重的点了点头,很公式化的说:「身为大明官员,自当为社稷尽力而为!」

王廷相喘了口气,很不放心的说:「我是说,你别忘了你复古派后辈和气学传人的身份啊,老夫身后的历史地位就靠你衬托」

秦德威:「」

王廷相身份复古派七才子的最后一个,当世气学三宗师之一,本来在史书上可能不大醒

但如果文学和哲学领域的接班人是秦德威,那肯定就不一样之后王廷相又凝聚起力气,用最大的音量说:「当然,天下苍生也都拜托你了!」

雾草!秦德威赶紧说:「那还是谈谈文学和哲学吧!」

王廷相苦笑说:「你也别装糊涂,当今内忧外患,四方多难,唯有你这样的大才,方能救世」

乱说什么大实话!秦德威打断了王廷相:「圣人云,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你王浚川都要致仕返乡了,还管那么多作甚!」

又谈了一会儿后,王廷相就累了,秦德威就此告

然后秦中堂便来到兵部,正式开始接管兵部事务,虽然以后会常驻内廷军机处,但今天还是要到兵部走程序

在兵部,秦中堂没有任何陌生感,毕竟这是他过去经常来「指导」工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