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言要孟承的遗腹子,不过一个原因,要拿他来制衡秦家。

事到如今,孟言成为储君只差一道圣旨了,将来他当了大梁的皇帝,二公主永萱也到时间归京,届时,他只有孟夕一个皇子,秦家和闽州候的势力必定权倾朝野,孟言再想镇压,恐怕十分困难。

若是能再养一个孩子,这个孩子同样流着皇家血脉,身后还有蒋家旧族和胡家的势力支撑,即便比不上秦家,但也可制衡一二,让淑妃有所忌惮。

等孟言坐稳江山,选谁作为太子培养也不是旁人可以左右的了。

虞清从屏风后面缓步走出,问道:“你想的如此周,万一诚王妃生下一个女孩呢?”

“那也不要紧,只当是给孟夕多个妹妹相伴,最主要是想告诉淑妃,只要我愿意,可以不止有孟夕一个孩子。”

虞清脸转向孟言,看着他模糊的影子,微微摇头,“你当初向二公主和淑妃信誓旦旦地保证,只会有孟夕一个儿子,如今刚过一年就出尔反尔,只怕淑妃和永萱公主还不知道怎么骂你呢。”

“我本来也没想这么做的,是孟承这个孩子来的太巧了,你也想我能保住这个孩子的对吧?”孟言有些心虚,他讨巧地看着虞清,“无论我怎么算计旁人,对你我可从来没有说过半句假话。”

“没有吗?”虞清淡淡发问,语气并不凌厉,却还是让孟言生出一丝冷汗。

他贴上虞清,哼哼唧唧耍赖,“那也是迫不得已嘛,我不是故意的。”

虞清本也没打算追究,逗他两句罢了,两人说笑一阵,自去歇息。

除夕节假之后,诚王谋逆逼宫一案有了定论,经过三司会审,大理寺最终定下诚王孟承大小罪状十一条,其中最大的罪便是私自发兵意图谋反,此乃死罪。

太师虽为从犯,但是皇上对他愤怒非常,觉得孟承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都是太师怂恿挑唆的缘故,故而也判了死罪,蒋家至此,算是倒了。

孟承被判决后,一直在喊要见皇上一面,孟言自然没给他这个机会。

诚王府的其他人皆被下了大狱,等候处理,诚王妃胡寄云听闻孟承的判决,于王府中自尽身亡,为孟承殉情。

经过这些事,皇上悲怒交加,心情大恸,病情又开始反复,他却硬撑着一口气,没有将监国的权利交给孟言。

孟言并不着急,反正现在虞清的眼睛还没好,他有的是时间。

胡寄云身亡的消息传到天牢,孟承几乎崩溃,没等到行刑那天,就触柱而亡。真正的诚王妃在一个偏僻小院子里,紧紧抱着肚子,哭得泣不成声,若不是为了心爱之人唯一的血脉,她早就随他而去了。

诚王府被抄后,里头的人死的死跑的跑,成了一座空府,忍冬之前被孟承关押着,如今却不知所踪。

虞清派人出去寻,再怎么说忍冬终究是他从小到大的婢女,如今算是将功补过,虞清预备给她一笔钱,将她打发出去自己过日子。

可是找了几日也没有消息,虞清料想她是趁乱跑了,便没有再放在心上。

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后,到了虞将军夫妇的忌日,从前虞清在宫里不能亲自前去祭拜,出宫后头一年又碍着身份不敢去,之后便是陪着孟言出征崎城,一堆事忙下来,竟然还没有好好地去上一炷香。

今年闲在京中,皇帝又病重,虞清没有什么顾虑,便决定前去祭奠,孟言知道后,死乞白赖非要跟着去,虞清无奈,只得带他一起去。

虞将军夫妇当初被陷害通敌叛国,死的时候虞清都不能为他们收尸,幸而有虞家军里的人帮他们偷偷立了一座合葬墓碑,在京郊一座小山上,人迹罕至之处,被高大的树木遮挡,潮湿阴暗。

两人到后,孟言发现墓前整洁干净,像是常有人打扫的样子,他扶着虞清走上前,安慰道:“你放心,虞将军夫妇的墓碑有人打扫,还有香炉和点心,应该经常有人前来祭拜,他们不至于孤独。”

虞清扶着孟言的手,在墓碑前跪下,伸手摩挲着那块简陋的石碑,未语泪先流。

当年虞家被抄,虞清被废,他和父母天人永隔,既没能送他们一程,也没有好好地为他们戴孝,只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站在重华宫的桂树下,对月遥遥敬一杯酒。

这些年虞清对虞家的悔恨,从来没有因为时间而淡忘过,在他心里,一直觉得是自己害了虞家,害死了父母。

泪水不受控制涌出,很快便打湿了蒙眼的纱布,虞清跪在地上,抱着墓碑,哭得无声却剧烈。

孟言在虞清身边跪下,扶着虞清的肩膀,无言安慰,安静地等虞清宣泄情绪。

不知过了多久,虞清耸动的肩膀渐渐平息下来,他接过孟言递到手里的香,给虞将军夫妇深深磕了三个头,哽咽道:“父亲母亲,问雪不孝,今日才来见你们,问雪苟活至今,只想给虞家讨回一个公道,让你们在九泉之下能够安心。”

孟言也跟着磕头,恭敬道:“虞将军、虞夫人,虞家的仇虞清和我一刻都不曾忘记,冯明德和蒋年已经自食恶果,剩下的事情也都在计划中,我们一定会还虞家一个清白的。”

虞清插上香,感受着孟言在旁边磕头上香的动作,犹豫了好久,还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