队伍从乌鲁木齐出发,中间在库尔勒市休整一晚,于第二天下午到达距离罗布泊最近的县城——若羌县。

若羌县别名也叫楼兰,是中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,其管辖的地理面积是现在浙江省的2倍。

不过辖区面积大,却多为荒漠,总人口只有3万人左右,而且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%。

若羌县便是此次考察的大本营。最终考察目的地位于罗布泊腹地湖心地带。

之前彭院长两次考察的地点都是处于罗布泊边缘。所以此次不同以往,想要穿越罗布泊腹地,就必须找到经验丰富的向导。

这事对于考察队来说不难,手中拿着中央开具的介绍信,直接去了当地村部。

说是村部,其实就是一间土坯房。门口挂着块木牌子,上面用碳灰写着——楼兰村村部。

村长是个70多岁的汉族老头,长得精瘦,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,个头不高,稍稍有些驼背,双眼炯炯有神。

众人出示介绍信后,村长的反应吓了众人一跳。

村长一把握住彭院长的手,顿时泪如雨下。

“首长啊!主席他老人家还好吗?”

彭院长略感诧异。心想:主席逝世这事不知道啊?

“老哥!主席他老人家驾鹤西去了!”

“啊?去哪了?”

村长有些耳背。

“去那边了!”

彭院长一边说一边指着西边。

“主席他老人家在门外站着呢???”

......

其实不能怪村长,村里穷得连台收音机都没有。通讯基本靠吼,交通基本靠走,取暖基本靠抖,治安基本靠狗!

老村长亲自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向导,是个蒙古族的小伙子。

小伙子叫巴萨,大概有二十四五岁的摸样,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语。

据老村长说,巴老爹原先就是给过往驼队做向导的,巴萨从小就跟着父亲多次进出罗布泊。

现在父亲年岁大了,已经不能再给别人走货,于是巴萨子承父业做起了向导。

可能由于汉语不太流利的原因,巴萨不是很爱说话,一说话就脸红,不过身体倒是壮实,将近一米九的个头,腰间别着一把弯刀。

队伍安顿好之后,晚上就住在了村部里。

安排在这里算是最高待遇,相当于总统套房。因为这里是村中唯一有电灯泡的地方。

说是村部,其实就是老村长自己家。

白天牌子挂上当村部,晚上牌子摘掉就睡觉。办公居家两不误,也算得上思维超前。

老村长特意炖了只大公鸡给这些北京来的“首长”改善伙食。

十五人的队伍,分食一只鸡,鸡骨头咬碎都不够。不过村子实在太穷,谁都不好意思说。

但是据那伯伯所说我爹的脸皮是鞋底做的,而且是超耐磨那种!

“村长啊!就整一只鸡啊?”我爹问道。

老村长有些尴尬点点头。

“艾玛啊!你挺抠啊...”

......

那易翻个大大的白眼,悄悄照着傅红兵屁股踹一脚。

“老那,你踹我屁股干啥?”

“试试弹性!”

......

老村长见此情形,恨不得钻进地缝里。

“哎...都怪我们村穷!...家就这一只鸡...本来打算过年吃的...要不再吃点红薯?”

众人听完好不尴尬!一群北京来的“首长”撇着嘴丫子把人家过年养的鸡给吃了。

彭院长听完也是好一阵汗颜,朝着助手小胡使了一个眼色。

助手会意彭院长的意思,从怀里掏出了几张大团结。村长一看北京首长要给钱,哪里肯要?

赶紧解释说:我不是这个意思!北京首长吃只鸡还能要钱?这如果让主席老人家知道了,我这脸往哪放啊?

那易看村长死活不要,眼珠一转,计上心头。

“大爷,这钱您可得揣着!主席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就经常教育我们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!您这钱如果不收,我们可是犯纪律的!”

村长听那易一说,才不情愿的接过那几张大团结。

老村长拿着钱有点不知所措。

“也中,回头用这钱再给村里挖口井,省的还得上邻村去打水......”

彭院长在一旁听见老村长念叨,就有些好奇。

“老哥,你们村没有水井?怎么还要去邻村打水?”

“哎...”

老村长长叹一声。

“原本村东头有口水井,水不多但勉强够吃!可是不知啥原因,三十多年前水井突然消失了!”

“消失了?”众人诧异。

“哎!估计你们也不信!可是井确确实实没了!而且周边几百米寸草不生!也不知道咋回事!”

“寸草不生?”不知何原因,考古学院的王教授突然来了兴致。

“老人们都说这地下有妖怪,妖怪吃水所以就把水井搬走了!从那以后我们就只能去旁边村子挑水吃。因为没有水,什么东西都养不活,所以村子才穷成这样!”

搬走水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