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编导一眼就看明白了,“所以没去尝过?光是听说你说什么!私下收哪家的回扣我不管,要是耽误节目效果,哼!”

&ep;&ep;本来觉得这是美食组的题材没法插一脚,忍痛来分享的社会新闻编导立刻插话,“意思是菜有问题?那就是社会新闻了啊。现在都爱看那个什么测评、打假,要不咱们合作一期,好吃要报道出来,有问题报道出来也让人安心,民以食为天嘛。”

&ep;&ep;合作审核立刻报了上去,夜宵店一如既往地做着生意。

&ep;&ep;令人惊艳的顶级技术菜鸡豆花,在小店里上了菜单,为平凡而忙碌的日子添了一笔震撼。

&ep;&ep;虽然不像老饕和食评家那样能夸出花来,也并没有卖到天价,但陈金宝看着每个食客脸上的幸福笑容,脚步轻快极了。

&ep;&ep;继考验手艺的鸡豆花后,陈金宝放下了过去执着的炫技大菜,反而煮起了粥。

&ep;&ep;手艺底子在那里,最普通的粥也能做得不同凡响。

&ep;&ep;是历尽沧桑后,返璞归真的一份幸福。

&ep;&ep;黄奶奶吃过烧麦后就时常来吃一顿,眼看着夜宵店的菜单品类多起来,每天都有新花样,不由得提醒,“钱是赚不完的,别太累了。”

&ep;&ep;叶泉一笑,指了指青年模样的陈金宝,“我喜欢吃也喜欢做饭,不累的。新请的厨师一起上灶,鸡豆花就是他做的,手艺是不是也很不错?”

&ep;&ep;黄奶奶笑着点头,正说着,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,看热闹的声音极响亮。

&ep;&ep;“《清江美食》的主持人来了!谁家要上电视了?”

&ep;&ep;第14章大黄鱼

&ep;&ep;电视台的主持人在中老年人密度高的老小区,相当有人气。

&ep;&ep;闲着的人去凑了热闹,坐在夜宵店里的食客,都忍不住加快了吃饭速度想去看看。

&ep;&ep;叶泉和她的员工们反而是最淡定的,好像来了什么人都影响不到。

&ep;&ep;俞素素满脸写着想去吃瓜,却碍于老板还在、自己没法跑路,只好继续做她的普通服务员。

&ep;&ep;节目组在街尾的丁字路口找地方停下车,一来就感受到了老城区的热情迎接。

&ep;&ep;“据说喜乐街上有一家二十年老店,也有一家刚开业却格外受人欢迎的夜宵店,新老习惯在此交融成老地方的烟火气。让我猜猜,现在这股香味是哪一家飘来的?”

&ep;&ep;主持人佟莉是电视台老员工了,送走认出自己的热情观众,熟练地cue着流程。

&ep;&ep;她做了不少美食探店节目,可真正来到喜乐街,闻着淡淡的香味,逐渐变成例行公事夸赞的声音里,对食物本真的期待忽然复苏。

&ep;&ep;说是要猜,佟莉循着味已经找到了目的地。

&ep;&ep;崭新明亮的玻璃门窗下,黑木招牌写着三个飘逸潇洒的大字,夜宵店。

&ep;&ep;还没看到菜肴,光看整洁的门脸、闻闻气味,佟莉就凭经验判断出这家店起码在基准线上。

&ep;&ep;这次节目是临时审核下来的合作项目,社会新闻组的记者适时跟上。

&ep;&ep;“随着社会发展,食品安全问题越发成为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街边小店,看看吧。”

&ep;&ep;喜乐街炒菜馆的马老板,远远就看到了节目组的车,面上一喜,叫来侄子说了几句。

&ep;&ep;眼看着节目组从街尾往街上走来,离他的店就差不到一百米,忽然停了下来,拐向街尾新开的夜宵店。

&ep;&ep;马老板脸色顿时垮了下来。

&ep;&ep;他想到什么,哼了一声,“乔家婆娘那么热情地介绍人过去,怕不是拿了钱。看,电视台一来,肯定都给她曝光了!”

&ep;&ep;常来的食客前两天正好说起,清江电视台准备做一期老城区探店。

&ep;&ep;老城区生意平平,炒菜馆有多年老店的噱头,马固本来托了人想上节目。

&ep;&ep;眼看要被抢走风头,他哪里乐意?

&ep;&ep;李红云听着翻了个白眼,扬声压过马老板的嘟囔,“哎呀,小叶老板,这是不是你家送来的生鲜呀?今天又要做什么好吃的,快让我瞧瞧……”

&ep;&ep;节目组听到马老板的话,心里刚泛起嘀咕,就被这一嗓子吸引过去。

&ep;&ep;快递车在门口停稳,从低温生鲜车厢拉下来三个打了氧的大袋子。

&ep;&ep;刚运出来,在暮春傍晚微微冒着冷气。半透明袋子里,一尾泛着金色的大鱼忽地甩了甩尾巴。

&ep;&ep;“这是什么?!”佟莉猛地拔高了声音。

&ep;&ep;不忿地盯着这边的马老板听见变调的惊讶,心里一喜:肯定是出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